科普研学资讯中心

KEPU YANXUE CENTER

5000年最美的极简,河南的这张名片,引领了世界千年的审美!

▲汝瓷图/弘宝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宋代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说到宋代文化,那就不得不提汝瓷文化。众所周知,宋代有五大名窑,而汝窑居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汝窑出现的时期是在越窑衰败之后,凭借工艺精湛,造型多样,富于装饰等优点,加之其烧造的瓷器釉色浓淡适中,釉质滋润如玉,满足了古代文人追求清隽典雅的审美需美。汝窑不仅成为了当时民间喜好,还得到了皇室的赏识与宠爱。朝廷将它垄断为官窑,专为皇宫提供御用瓷器。

宋代瓷器尽管没有了像“圣唐灭胡明年铸”(陆羽《茶经•四之器》)那样的雄浑气象,但烧制出呈现“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淡淡青色的汝瓷,深得尊崇道教的宋徽宗之垂青,更是引得后世为之疯狂追逐。


宋徽宗曾称赞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用来赞美汝瓷的色彩。

历代仿汝者无数,却始终没能破解这谜一样的天青色背后深隐的烧造密码,只能望而兴叹。汝瓷之美永远定格在了宋代,而历千载聚散流转,得以传世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汝瓷不仅极工尽料,审美超前,釉色也温润柔和,真正的做到了“神品”“天工不及”。



现代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中,宋代窑址占了“大半江山”。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关于汝官窑口在何处?这个迷团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就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有所发现。

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

根据明代收藏家曹昭《格古要论》中的记载:“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可知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色泽独特,可随光变幻。若在明媚光照下,其颜色呈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光泽;若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它的颜色看起来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



究其原因,这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除了天青色,汝瓷还有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色

此外,汝窑还具有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等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力,阐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艺术内涵。

正如苏轼诗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在「汝窑」中体现的最为完美,含蓄冲淡的光彩细腻单纯,极致绚烂,又极致平淡,成就了瓷器审美的巅峰。



素色无纹的天青色汝瓷,搭配若隐若现的冰裂纹,朴素得好似找不到欣赏焦点,但静心细观,会发现天青色的静谧配合着冰裂纹的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有着器物有尽,而意境无穷的感染力。

宋代,是一段曾经的时光,更是一种气质、精神、艺术和审美,含蓄内敛而包容。那是一种「柔」的文化,用极简、极素、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



如今,宋之风雅已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然而其中蕴涵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却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那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生活态度。

宁静于心,而无敌于外。生命微若轻尘,只要懂得舍弃,不固执、不沉迷,生活其实可以很单纯,很悠闲,很丰富。

面对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不妨也时常像宋人一样慢下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物、美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体悟。



其实无论是千年前的宋朝

还是如今时光流转的现世

「雅」都是永不褪色的美

因为懂得感受和体味生活

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境界

点个赞吧

END


图:弘宝

文:网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弘宝汝窑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ruciyanxue.com Rights Reserved.